返回
语文阅读所有考法 + 对应套路...
语文阅读所有考法 + 对应套路,小编都告诉你!
发布时间:2018-10-24 09:52:58

一、大阅读的类型

文学类文本:小说、散文、戏剧

实用类文本:人物传记、新闻、科普文、调查

 

.大阅读“结构作用”题型

(一)就整体篇章而言

摇摆式

即通常所说的“一波三折”。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,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,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,然后再回到轨道,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。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。

欧·亨利式

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,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,回扣前面的情节后发现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,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。

 

(二)就文章开头而言

悬念法

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,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。

作用: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;②引出下文的情节;③突出人物形象;④揭示小说的主题。

写景法

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

作用: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;②渲染气氛;③烘托人物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;⑤暗示故事的结局

 

(三)就文章结尾而言

1.出人意料的结局:

①从结构安排上看,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,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,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;

②从表现手法上看,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,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;

③突出人物形象;

④突出文章主旨。

2. 令人伤感的结局:

①从主题上看,能更好地深化主题;

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,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;

③这种结局令人伤感,引人思考

3. 令人喜悦的结局:

①从表达效果上看,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,耐人寻味;

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,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,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,给人以欣慰、愉悦之感;

③从主题上看,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,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

4. 留下空白的结局:

耐人寻味,留下了“空白”让读者想象,进行艺术再创造

 

(四)考题问法

“文章(传记、小说均可)以……(开头(结尾),”有什么作用,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。对待“作用”题型,可以从“结构”和“内容”两个角度进行分析,具体如下:

1. 考虑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。

2. 考虑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。

3. 考虑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。

4. 考虑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。

具体分析:

1.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:

①开头的作用:总领全文;照应题目,呼应下文;引出下文,为后文做铺垫;开门见山,直入主题;欲扬先抑;对比衬托;渲染气氛,奠定基调;埋下伏笔;设置悬念。

②中间的作用:过渡(承上启下);由……到……(由叙述转向议论,由写景转向抒情,由正面到反面);为下文写……做铺垫(为议论、抒情做铺垫);推动情节的发展;照应;总结上文;呼应前文。

③结尾的作用:卒章显志,点明中心;戛然而止,回味深长;点明题旨;深化主题;照应前文,结构严谨;升华感情,照应开头,画龙点睛;言有尽而意无穷;以小见大。

④标题的作用:一是起线索作用,贯穿全文;二是点明主题。

2. 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:

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。常用答题术语:塑造了……的人物形象,表现了人物……的性格或精神,刻画了人物……的心理等。

3.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:

一般来说,情节有点题和突出、深化主题等作用。常用答题术语:揭示(表达、寄托、暗示)了……的主题,深化主题,突出主题等。

4. 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: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。常用答题术语:设置悬念、吸引读者注意力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、引发读者思考等。

 

 

三.大阅读“人物性格”题型

题型:文章体现出某某怎样的性格特点……某某说传主是一个…样的人,原文是如何体现的。

1.借助“手法”表现传主性格

肖像描写:

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,包括人物的容貌、身材、服饰等。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,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。

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,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、身份、地位、教养,甚至内在性格。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,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,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,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;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,如鲁迅在《祝福》里对祥林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写。

语言描写:

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。个性化的对话,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。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,都极有性格特征,孔乙己的迂腐斯文,杨二嫂的尖刻利己,阿Q的自欺自慰,无不绘形绘色,跃然纸上。

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,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。如《守财奴》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:“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!”它直接揭示了人物对金钱赤裸裸的占有欲。

动作描写:

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做的生动、具体的描绘和刻画。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,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。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中“便不上炕,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”就表现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。

心理描写:

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(矛盾、焦虑、担心、喜悦、兴奋等),表现人物思想品质,刻画人物性格,推动情节发展,可以使人物“深刻化”,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细节描写:

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、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、某一特征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、深入的描写,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。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中林黛玉对“读书”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,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。

侧面描写:侧面描写,又叫间接描写,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,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,以使其鲜明突出。

2.借助身份、地位、经历、教养、气质来表现传主性格

人物的身份,所拥有的社会地位,以及他的人生经历、个人涵养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,影响着人物性格。

3.借助情节来展现传主的性格

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,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。在情节的展开中,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、行为和心理状态,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。

4.把传主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展现

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活动的,鉴赏人物如果离开了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,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人物,更不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。

5.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把握传主

作者对待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。

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: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,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;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过程来暗示,犹如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。

 

三.鉴赏文章环境

自然环境

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、季节气候及山川河流、花草树木、鸟兽虫鱼、城市村落等自然景观。

(1)描写内容:抓住特征,进行形、声、色、味等方面的描写。

(2)描写角度:调动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。

(3)描写顺序:写景有层次,讲究观察角度,或定点换景,或移步换景。

(4)常用技巧:

①运用拟人、比喻等修辞,写景强调形象;

②斟词炼字,写景要求准确传神;

③动静结合,写景追求神韵;

④点面结合,写景应该全面且突出重点;

⑤虚实结合,要合理运用联想与想象。

环境的作用

大段的具体场景描写,其作用有:

1. 如果场景描写在小说开头,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“定调”。或者定下情感基调,或者定下叙述基调,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、顺理成章。

2. 如果场景描写出现在人物出场前,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。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,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。

3. 如果场景描写置于对人物的描写之中,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,表现人物心理。

4. 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,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。如海明威《老人与海》中的大海,便是人生的象征;老人与海的斗争,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。小说中某个场景的功能不是单一的,而是综合的,这要结合具体的小说文本进行具体分析。

5. 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,以感染读者。

返回
发表评论

商品评价

    0/200

    图片上传

    0/2
    Copyright©2010-2021 All Rights Reserved.辽ICP备170205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