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自从做了老师,我的朋友圈里,总是充斥着这样一群学生:
他们准备了厚厚的词典,各种各样的辅导教材,精美的笔记本,手机里下载了不少的学习软件。
几乎每天,我都能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的身影,不是在看书,就是在写作业,配上的文字永远是:今天又在熬夜学习。滤镜美颜全套配齐,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,看,我就是这么努力。
这学习氛围可谓是浓到窒息,效果拔群,但这些同学私底下却又时常向我抱怨,为什么我的单词总是背不掉?英语总是学不好?为什么我的努力没有效果?
每当我疑惑地反问他们:你每天能花多长时间背单词?每周又能保持多少频率?你又有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基础上来巩固你的英语学习吗?
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否定的。
每天熬夜,每天只是完成别人都要完成的作业,每天多发几条朋友圈,并不代表你就能成功,你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努力,你只是在感动你自己。
2
前段时间参加同学聚会,才知道同学橙子现在正在北大读研。
上高中的时候,橙子的成绩并没不拔尖,所有人都想不到橙子考研能考上北大,钦佩之余更多的是惊讶。
橙子说,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,毕业后自己决定一边工作,一边考研,因为工作繁忙,回到家常常都已经九点多了,抓紧时间洗漱完毕就钉在桌前复习,凌晨两点多才能睡,但早上七点多又要爬起来去上班。
“累吗?当然累,有时候困的眼睛睁不开,我就狠狠地掐自己”
看着橙子说话时云淡风轻的表情,我的心里一片翻江倒海,橙子的社交圈里,从没有秀过她的努力,没有英语打卡,没有厚厚的书籍,也没有今天又在熬夜学习之类的说说。
反观我自己,偶尔加个班就要伪装出一副自己一直都很努力的假象,朋友圈里必然配上360度全夜景拍摄图,再配上一句:你见过凌晨一点的夜晚吗?仿佛自己每天都忙到像陀螺一样不分白天黑夜不停旋转。可天知道我其实一年都加不了几次班.....
其实看看身边真正努力的人,往往都像橙子一样低调。他们从不告诉别人自己吃了多少苦,熬了多少夜,因为他们不需要靠朋友圈的点赞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也不需要靠宣扬得到别人的肯定。他们从不抱怨也不吹嘘,却总是默默地把言语上的壮志豪情转化成行动上的累积,把勤奋当做生活的常态而不是包装自己的标签,最终,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最丰盛的果实。
3
在这个世界上,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假装很努力,并且认为自己真的很努力:
每天一边叫嚷着减肥,一边又毫不忌口地吃着高脂肪的食物,以为全副武装去健身房拍上几张美美的照片发到朋友圈,就能马上瘦下来;
每天上班刷剧聊天看八卦,各种效率低下,不得不把本该完成的工作拖到半夜,发上一个““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”的动态就以为自己工作兢兢业业,鞠躬尽瘁;
背过的单词永远只停留在 abandon,买过的辅导书却永远只翻了前几页,却有底气叫嚣:这个世界不公平,我的努力没有效果。
这个世界不公平吗?也许是,可在努力面前,它又是最公平的。
前段时间,浙江大学一位学霸的作息表在网络走红。
这张作息表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半,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安排,几乎争分夺秒。
你只知道学霸的人生顺利,考上顶级学府,各方面能力又出色,幸运之神似乎把橄榄枝总是递给他。
却不知道真正努力的人,背后是一个个悄无声息,单打独斗的夜晚,是一个个挑灯夜战,咬牙坚持的故事,没有被人看到。
而你的背后,却只有朋友圈里的虚假繁荣,因为做不到真的努力,却又想安慰自己真的有用功,于是只好营造出努力的假象,更可怕的是连你自己都相信了这个假象, 一旦没有得到回报,你只能咬牙切齿得叫嚷世道不公,社会不平。
4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努力”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。而真正的“努力”从来都不是给别人看的。
前段时间“吕秀才”喻恩泰在《声临其境》中,以标准的英伦口音、过硬的专业配音和演技登上热搜。
在武林外传之后,喻恩泰似乎就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,他推掉了数十部热门影视剧作品,选择攻读博士学院,也错过了让他大火的好机会,但数十年的低调努力并没有让他被埋没,一旦回归舞台,他的才华就喷薄而出,让人惊叹。
而反观“伪学霸”翟天临,热衷于炫耀自己的学霸身份,吹嘘自己高考文综得满分,秀自己的北大博士后录取通知书,却被网友发现他不仅不知道知网为何物,连论文查重的比率也高达40%以上,也就是说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有将近一半的内容为抄袭,励志学霸努力向上的人设还没立稳便轰然坍塌,成为学术不端的典型。
韩寒曾经说过“怀才就像怀孕,时间久了总能被看出来”,其实努力又何尝不是如此,你不用每天腆着肚子让别人来看你的肚子有多大,你不用向别人展示你又看了多少书,熬了多少夜,学了多少知识,当你真的拼尽全力地努力,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,当你的奋斗不只是留存在朋友圈,我相信自然会有一个好结果在等着你。